自我實現的女性領導力

導 語
把當今社會中女性領導的成長基因及精神素質放在一個更為悠長的歷史寬度和時間維度中審視🚆,可以發現她們集體的共性及面貌。而“皮格馬利翁效應”可以助推女性領導力的自我實現🚵。
看到女性領導力這個話題,我猜想很多讀者腦海裏面一定會閃現出一堆亦真亦幻的“鐵娘子”形象🧍🏻♂️:從撒切爾夫人到安吉拉·默克爾,從前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到惠普前總裁卡莉·菲奧莉娜,甚至是埃及艷後和千古女帝武曌武則天🧗🏼,她們都展現了巾幗不讓須眉的非凡領導力。若將歷史與現實對比來看,就會發現隨著時間推移,成功女性的數量越來越多,媒體上也經常曝光諸如董明珠這樣的“霸氣女總裁”。
即便如此🎅🏿🕛,我們必須要承認♏️,在這個依舊由男性主導的社會中👏🏼🧅,絕大多數女性屬於默默無聲的“小白兔”,也有一些女性雖則有一定職位,但本質上卻充當了無關重要的花瓶,而真正能做到“霸氣女總裁”級別的女性🧘🏽♀️,至少截至現在還是鳳毛麟角。對於許多胸懷大誌,富有上進心的女性而言,這當然是難以接受的一種局面。既然女性在整個社會中占了半邊天,她們為何不能同樣在領導崗位上占據半邊天呢?
很多人可能會將其歸因於男女教育機會的不均等🍪,認為在重男輕女的社會傳統下🤸♂️🔷,女性沒有獲得與男性相當的教育機會🛺。這種解釋貌似有理,但稍微想一下就會發現並不符合中國現在的實際情況。一方面,隨著生育率的下降🧖🏿♂️,男女入學教育的機會並不存在顯著的差異。對絕大多數家庭而言,即便還有“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但也不會因此減少對女兒的教育投資。在女兒更加貼心的社會認知下,從養兒防老的角度看,向女兒投資的回報率或許還要超過兒子🍤。實際上,如果是獨生子女,父母壓根兒就沒有歧視女兒的選擇Ⓜ️。再重男輕女,自己的女兒也比別人的兒子更親🦾、更可靠。另一方面,現在不光是在中小學,即便是在大學裏面🖤,人們都可以發現,除了少數理工科專業之外💐,只要是稍微偏文的學科👮♂️,女生的學業表現以及她們所獲得的深造機會(比如讀研)都普遍優於男生,以至於有些人發出了“男孩危機”的警世危言。但令人非常疑惑的是,一旦走出校門🔺,真的到了勞動力市場上,很多“學霸”女生的表現就難如“她”意了,往往會完敗於那些“學渣”男生之手。所以,我們觀察到的女性領導力缺乏的現象,並非來自男女教育機會的不均等。真正需要回答的問題是🟩🩶,為何女生在教育表現上的顯著優勢,卻沒有或者難以順勢轉化成她們在工作市場以及晉升機會上的優勢。或者說,需要滿足什麽樣的條件🧑🏼⚖️,女性才能夠“反敗為勝”,改變她們在職場競爭中的劣勢🤹🏿♀️,並獲得充分的機會,展現自己的領導力才能👨🏿🎤。
對此,不少人認為,領導力意味著臨危不懼的勇敢🧜🏼、殺伐決斷的果毅⏩、鐵石心腸的威嚴、積極開拓的視野👩🏽✈️,而所有的這些都是男性的強項🌏。相形之下♨️,女性天性柔弱、多愁善感、感性大於理性🎳🦜,因而天生就不是做領導的料。至於那些“鐵娘子”們⚰️,她們之所以叱咤風雲,巾幗不讓須眉,不是因為她們是“娘子”,而是因為她們很“鐵”,即她們雖然身為“女嬌娥”,但卻陰差陽錯💂🏼💂🏿,具有了“男兒郎”的氣質和品性。
這種觀點真的很難批駁,但不少案例卻表明,事實也並非如此👩🏼🦰。
第一個例子是格力電器的董明珠💪。按照公開的信息,董明珠生於南京一個普通人家,畢業於安徽省蕪湖幹部教育學院統計學專業。1975年🧃,董明珠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相夫教子基本上是她對未來生活的基本定位🕵🏿♀️,但兒子2歲⛑️,丈夫卻不幸病逝;為了養家糊口,逼上梁山的董明珠只能“窮則思變”⛲️,於1990年南下珠海,加入了格力電器🚝,從此走上了“霸氣女總裁”的養成之路👩🏽🦱。但必須強調,董明珠除了霸氣的一面,也有體貼細微的一面。為了解決員工面臨的實際問題,她所主導的格力電器,不但給員工加工資,還給他們分房子。
第二個例子是國美集團的杜鵑🙈。她1972年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一開始是在中國銀行任放款專員🌖,因為工作關系與傳奇人物黃光裕相識🦴。1996年兩人結婚,杜鵑也隨之加入國美集團。很長一段時間📩,相夫教子的杜鵑基本上都隱在黃光裕的身後,鮮有人知。但後來黃光裕身陷囹圄,而國美的“陳黃大戰”將她推上前臺。面對復雜的局勢👨👩👧👧👲🏼,杜鵑應對自如,極有章法,展現出了極強的領導才能。以至於許多專業人士認為🤾🏼♀️,她管理天份並不比黃光裕差,不但精通財務與資本運作,而且顯得更加親和力。2017年2月6日,福布斯中國發布“2017中國最傑出商界女性排行榜”,杜鵑上榜入選。
第三個值得細說的例子則是觀音信仰在中國的傳播。提到觀世音菩薩😉,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會想到那個趺坐蓮花、臂挎竹籃、手托楊柳凈瓶、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婦人形象👨👩👦👦。但觀音菩薩本來並非這個樣子♑️。在佛教傳入中國的早期階段🌤,觀音可是標準的男性形象🤌。《法華經》有雲:勇猛丈夫觀自在。讀過《心經》的人都知道🏋🏿♂️,觀自在就是觀音菩薩。根據玄奘大師的記錄🫅,觀世音乃是一個翻譯錯誤;但因為後面所述的原因,即便如玄奘大師這樣的絕對權威🪶,也無法糾正無數中國信徒習以為常、並按中文意蘊而欣然接受的“觀音”稱謂。就佛教傳播的方便而言,觀音者,非觀音,名觀音而已😯。
如果將佛教在中國的傳播看作一個很大的事業,那麽🤵🏻,觀音信仰在其中起到了居功至偉的作用。從經濟學角度看,這就是一個供給與需求有效匹配的故事。許多人之所以信佛,並沒有真正上升到追求自我解脫的涅槃境界,而只是希望與“超自然存在”之間達成一種供養與庇護的“隱含合約”;換句話說,他們之所以信仰和供奉菩薩,就是要希望獲得菩薩保佑🤚🏼,進而達成今生或者來世的各種願望。
但是,要讓這個供養與庇護合約得以有效實施,必須解決一些非常棘手的現實問題⏺。潛在信徒千千萬,而不同信徒因為身份地位以及所處環境的不同,他們最想實現的願望也有所不同。所以🧖🏽♀️,要滿足這種千差萬別的不同需求,菩薩不但要法力高超,有能力解決信徒的各種困難,而且還要耐心親民🏌🏽♀️,願意充分了解每個信徒所遇到的困難👺。光有“金剛怒目”的威嚴🪱,法力再高超,也會讓俗眾“敬而遠之”😶🌫️;光有耐心和親和力🤙🏽,那與鄰家知心大姐沒啥區別📠,雖然知心,卻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佛教系統有無數菩薩,但毫無疑問,觀音信仰在中國是流傳最廣的;而在觀音菩薩的無數化身像中,女性形象又是最家喻戶曉的。觀音菩薩的知名度之所以高於文殊👩🏼✈️、普賢👩🏼🚀、地藏王、大勢至等大菩薩,除了“勇猛丈夫”的觀音具有大菩薩果位🆓,解決了法力高超的問題,或許更重要的一點是,慈眉善目🔏、“尋聲救苦”的“女性形象”很好地解決了耐心和親和力的問題。
上面三個例子表明🧜🏿♂️,女性要發掘和彰顯自己的潛在領導才能,首先要有充分的自信,要抱定必然成功的信念。雖說董明珠和杜鵑最開始有迫不得已的成分,但她們對於事業成功的追求卻是堅韌不拔的。至於觀音,更是自不待言了👩🏫。“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消滅;我若向地獄,地獄自枯竭👦🏿;我若向餓鬼,餓鬼自飽滿;我若向修羅,惡心自調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這是何等的發願!
從心理學上看,自信和發願之所以至關重要,是因為所謂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在很多情況下,你想成為什麽人👨👧👧,你最終就會成為什麽人,即願望和結果是自我實現的。在此意義上,絕大多數女性之所以沒有展現領導力,本質原因是她們本來就不相信自己具有領導才能。一旦將自己定義為柔弱的小白領,自然不可能成為叱咤風雲的女總裁🏊🏽。所以,對於廣大女性而言,要展現女性領導力,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相信女性領導力🎅。只有深信女性領導力的可能性😹,最終才能像董明珠和杜鵑那樣,充分挖掘並實現自身潛在的領導力。
當然,光有堅定信念也是遠遠不足的🚑。因為領導力有其自身的必然屬性。不管男女,要做好領導,勇敢果毅的殺伐決斷都是必不可少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女性要展現領導力就必須變得和男性一樣🥒,在做事風格上追求完全的“男女平等”♗🚠。實際上🚃🖥,前面的三個例子也充分表明,女性的形象,以及女性的品性🍽,與領導力並非水火不容👮🏽♂️👨🏻🦳;相反⚒,在很多情況下💆♀️,它們還會因為貼心親民而成為展現領導力的助力因素🤲🏽。
對此,阿裏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的解釋是,現代經濟越來越具有服務業的性質🐝🫶🏽,而女性因為更加體察入微,就更有可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根據數據🍢,馬雲所言非虛🤵🏿。目前阿裏巴巴集團有40%的員工是女性,34%的高管是女性🔯;而34位合夥人中,11位是女性,比例接近三分之一🍣🧢。所以,馬雲說:“沒有她們(女性員工和女高管),阿裏巴巴的業務和文化將是幹巴巴的、不完整的”👁🗨。
無獨有偶🚷,有一本暢銷書,名字叫《工作最強是巾幗》(Why the Best Man for the Job is a Woman?)𓀌。作者本身是一位成功女性,她借助14名成功女性的案例,認為在新經濟時代,女性元素越來越有可能助力成功。她所提供的原因是🤸🏽♀️,在傳統時代👷🏻🧑🏿⚖️,“泰勒式管理”是企業成功的關鍵,但到了新經濟時代,創新越來越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但要獲得創新成功🏊🏼,不但要給外部提供機會🛫,尤其是人們的個性化需求有敏感的察覺,也要對組織內部員工實施柔性的、更加富有人情味的管理🏋🏼♂️⚫️,而所有的這些恰好都更加有利於女性發揮和展現自己的領導力。